欢迎访问 网站

常用下载 | 学校首页
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滇港师生缘结佤乡,助力脱贫攻坚——寻“一带一路”建设之路,共议农村发展
作者:发布日期:2018-01-25点击数:

滇港师生缘结佤乡,助力脱贫攻坚

          ——寻“一带一路”建设之路,共议农村发展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2018年在微寒的冬风中款款而来,由云南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香港理工大学、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社会工作)学院、云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设计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一带一路’云南沧源佤族村落文化考察及农村发展学习计划”于20171223日—201811日在彩云之南开展。

香港理工大学和云南大学29位社会科学系师生落地“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沿边开放重要窗口沧源县,实地走访考察佤族村落感受少数民族丰富文化;在体验中学习“一带一路”相关政策,深入了解当地社会工作参与脱贫攻坚的情况,考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下各边境农村社区的多元发展路径和模式;同时探讨内地社会工作与香港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的异同,促成两地经验互相分享。

此行目的地沧源有约147公里的国境线,是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主要门户之一,除了无可挑剔的沿边区位优势,还有丰富的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特色,在国家“桥头堡”的建设意见出台,快速推进临沧经济合作区的机遇下,沧源紧抓发展战略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国家沿边开放的重要窗口。两校师生全程走访了保留佤族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的“翁丁原始部落”和积极走在脱贫攻坚前线的刀董村,感受了沧源丰沛的民族文化和宜人的自然生态;也在考察云南省民政厅“三区计划”示范项目,与当地社会工作者和村庄骨干的交流中,学习了社工和乡工推动农村社区三社联动,从服务群众到村庄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体悟到“一带一路”倡议下沧源发挥的“引进来,走出去”作用对于中缅边境发展的重要影响。

翁丁古村走访                                合作社土蜂养殖基地考察

项目成员全程走访了云南本土的三家社会工作机构及其服务的社区,从扎根农村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社工行业支持和人才培养等不同的视角和发展脉络去考察与讨论,实地了解到云南本土社会工作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为不同处境的人们的福利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通过走访和座谈,师生们对于沧源、昆明的社区发展路径和经验都表示受益匪浅,对于返乡青年们为了家乡的建设付出的心血表示钦佩,返乡青年们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行程中包括项目总结时,同学们也对内地社会工作发展与香港社工发展的异同进行了深入探讨。香港的社会工作趋向专业化发展,愈发明晰各种群体的专业服务界限,对于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问题都有对应的专业机构和系统的服务程序,早于内地很多年的社工发展已经逐步职业化和成熟化,相关政策匹配及民众认知度都是很高的;而内地社会工作发展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基于内地城乡基本情况,除了专业的个案、小组工作外,社工也着力于社区整体发展的推动,比之香港社工有更中观的策略,也面临着很多民众认知度弱、资源不充分、人才培养及专业程度弱的挑战。内地发展型社会工作的新前景,与注重专业化的香港社会工作发展各有其背景和优劣势,但都存在着挑战和可以互相借鉴学习的地方,内地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让两校的同学大开眼界,在探讨中互相明白发掘本土社会工作者对于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除了深入的走访考察和学习,两校师生在沧源的独特村庄生活、人文体验也是让人体味颇深,也为当地的村民们带来了温暖和欢乐。项目成员们进入当地学校,为孩子们设计和实施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年游园会,将孩子们分成四个探险小队,均要闯过“特工训练”“青青草原”“生态农场”“原始森林”四个不同情境的关卡,在游戏过程中让孩子们学会了分享、团结、自信和关注每一个伙伴的精神。游园会结束后,三个学校的师生一起“打歌”学跳佤族舞蹈,并开展了热火朝天的“拔河友谊赛”,汗水与痛快的欢声不断。孩子们的在阳光中的笑脸深深地印刻在每一位师生的心里,埋下了柔软的印记。

与学校孩子的拔河比赛

游园会活动

与孩子们度过欢乐时光,学会团结与爱,在村子里又与村民们共度佳节。先是体验刀董村林下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的产品之一,木耳采摘,同学们老师们纷纷卷起裤脚脱光鞋袜,下地干起了活来,体味农活的艰辛,也学会了辨识和采摘成熟的木耳,有学有获;佳节之际,香港理工大学与云南大学临时组建篮球队,与刀董村七组青年队来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在奔跑呐喊中流动情谊,民族文化互动中也在挥洒着共同的体育精神;最后一场“舂粑粑”比赛更是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村民的热情体现得淋漓尽致,一舂舂出愈加丰裕的乡村生活,一捏捏出紧实互助的村庄文化,一撒撒出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一系列的体验和互动

10天的考察与学习让香港理工大学和云南大学的师生体验到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切身了解到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建设背景下边境农村社区发展的机遇和路径,也在过程中建立了两校师生的深厚情谊。

  项目总结                              云南大学导览合影

项目成员小悟:

佤族人在把农产业推向城市的同时,亦希望把城市的科技及知识带到村中加以运用以推动发展。我认为他们这种自力更新的精神很值得学习,亦让我反思到城市人与少数民族共存共融的可能性。另外,社区工作团体的分享提到他们如何由零开始踏入村落,了解村民的需求后一步一步建立起社区支援网络,帮助少数民族改善生活。他们助人为本及勇于对抗逆境的态度教我对社工这个行业感到欣赏。                          

——香港理工大学苏祖嘉

在这段旅程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亲身走进农村,并以第一身的角度了解现今社工在农村发展的状况。在此,我看到的就是在农村惊人的发展速度中,农民们亦会保留他们原本的文化和技术,例如养殖技术和民族舞蹈和歌曲,与此同时,透过社工的帮助,农村并尝试与全球现代化道路接鬼,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香港理工大学贾勇

走访了云南各村落之后,我不仅只深切地感受到村民的热情和纯朴,亦经历到人情和关怀的传达,确实是可以穿越族裔文化和语言沟通上的障碍。        

——香港理工大学吴彦庆

到底社工的工作是把每一个人的问题逐一解决,还是把问题带入社区,让社区的人自己去解决?这两个问题很值得我们社工反思。                      

——香港理工大学黎浩然  

当面对城市化的发展,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亦会受到影响,现时的发展模式多是对立的,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其保留的重要性,因为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有其历史文化价值,应继续承传下去,使发展和保育的以取得平衡,才能建构一种中国多元化的美!

——香港理工大学丘慧娴

从教育学的视野我更看到了教育的发生,教育不仅只是在课堂才能发生,校园的一景一物特别是立新小学以及这样一个民族地区的学校所在的地区,我想我看见了教育的多维生态,在这里我们可以考虑整合多元资源基于当地特点开发不同课程,比如基于佤族歌舞文化的非遗教育课程,基于当地山地自然资源的自然教育课程以及基于当地村落有限资源的校本课程。尊重多元,尊重传统,守护文化,愿祖国边疆民族地区能够走出一条融合式内涵式人文式多元化的民族特色发展富裕之路。          

——云南大学李雄

与源心社会工作机构的交流中,我们看到了不同于城市,不同于所谓专业社工的做法,让我们看到的是一群很用心的人在探寻一条出路,如果讲情怀,那么他们就是一群让情怀落地的人,坚持的动力是“如果说放弃的话,是为了自己,不能放弃,是为了寨子,团队的相互陪伴与支持,使自己坚持”,听来让人感动。我想,社工就是让我们这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前进的人,在挣扎中变得不那么痛苦,如果不能做到“以人为本”,那社工只能成为时代前进的冰冷工具,社工应该是有温度的。      

——云南大学徐展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