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高等教育与地方社会的深度融合和实践育人的强化,2024年7月14日至2024年8月23日,依托社会工作系与昆明市东川区实习合作基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系6名学生来到东川区开展了为期六周的专业实习。在东川区社会工作部、铜源社区、桥北社区的支持下,实习小组分别开展了“青春期教育”主题活动、“法律小先峰”主题活动、老年人手工活动、社区工作人员社会工作师考试培训活动等,并完成对桥北社区下大院独居老人的需求评估和个案陪伴服务。
在此期间,实习团队还参与了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李艳华教授开展的《社会服务项目设计》培训活动,以及东川区社会工作部开展的职工大会、社会组织的调研座谈会。通过参与培训活动,实习团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服务项目从构想到实施的全过程,为开展实习服务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参与社工部会议,有助于实习团队从宏观上把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和重点任务,对实习服务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开展“青春期教育”夏令营活动
铜源社区内0-18岁的儿童及青少年共有2879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6%。通过前期需求调研,社会工作系本科生王国翠和刘欣蕊发现社区内青少年缺乏对于青春期的了解,并存在希望了解青春期知识的需求。王国翠、刘欣蕊同学在其他研究生同学的协助下,开展了为期七天的“青春期教育”主题夏令营活动。
活动以普及青春期知识,应对不良处境,学会自我保护为目的,围绕服务对象的身体发育、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构建及安全保护等核心议题展开。通过情景模拟、有奖问答、知识讲授等方式,增加了青少年的青春期的知识,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此次活动还包括防范校园欺凌、性侵犯教育、情绪管理技巧等实用内容,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开展“法律小先锋”主题夏令营活动
为提升易地搬迁社区儿童法律意识,提升明辨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蒋艾岑、王万萍在铜源社区领导、铜心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老师及其他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法制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基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两大法律,基于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知识,围绕法律是什么、识别违法及不良行为、行为的后果、未成年的合法权益、如何用法等内容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场景模拟、法律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多元化教学方式,让儿童们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此次法制夏令营的成功举办,不仅增强了铜源社区儿童的法律意识,还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构建和谐社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7天的活动,儿童学会区分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知道校园中的不良行为有哪些,学会了如何预防严重不良行为,了解了自己的权利以及权益受到侵犯时如何保护自己,认识了法庭判决的主要流程。通过此次活动,增强了社区儿童的法律意识,提升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为社区儿童的健康成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调研下大院独居老年群体生活需求
桥北社区下大院属于东川区典型的老龄化小区,区域内常住人口3120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高达412人,其中:60-69岁人员148人;70-79岁人员102人;80岁以上人员162人,占据了社区总人口的13%,老龄化趋势显著。为全面深入了解独居老年群体的生活状况与服务需求,杨青青、毛愉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调查框架,从一般情况、躯体功能状态、精神与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等多个维度,对下大院独居老年人开展入户调查。在入户调查中运用支持性访谈技巧,包括专注倾听、积极反馈、同理心、鼓励、澄清等,收集40位独居老人的信息资料。
点亮桥北社区社工师考试之路,打造学习交流新天地
基于社区工作人员需要考取社会工作师证书以及对于备考存在迷惑的需求与问题,杨青青、毛愉联合桥北社区举办了社会工作师考试培训活动。培训活动主要围绕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基本内容、如何备考、备考资料分享等三部分展开。通过此次培训,加深了参训学员的职业能力,更为社区服务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训活动结束后,为了让学员在培训后能够持续学习与交流,创建了学习群,提供学员日常学习、交流、分享资料、解答迷惑的平台。
依托社会工作系与东川区校地合作基地,云南大学社会工作系师生顺利完成一阶段实习服务学习。此次校地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是学院推动教育与社会深度融合的重要尝试。未来,社会工作系将继续探索校地合作的新路径,创新实践模式,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社会工作人,为地方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云大智慧”和“云大力量”。
撰稿/杨青青、毛愉、王万萍、蒋艾岑
审核/陈晓婧
编审/马凡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