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结果
党建引领定航向,民族团结促和谐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新平县戛洒镇曼哈社区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新社区,共安置586户2196人,是玉溪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在安置及建设过程中,戛洒镇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既着眼当下,又放眼未来,不仅兜住了搬迁群众的民生底线,更筑牢了搬迁群众的幸福之基。
2021年9月3日,本团队前往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曼哈社区进行参观学习。刚进入曼哈社区,便可以看到错落有致的傣式建筑配套鲜花绿植、广场、水景观,作为玉溪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云南新平县戛洒镇曼哈社区既有傣族风情,又极具现代气息。
(a.拍摄于2021年9月3日,拍摄内容为曼哈社区村民住宅区。)
党建引领定航向。进入到曼哈社区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正上方的党徽照耀着前来办理业务的每一个人。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曼哈社区“民族团结、生活富裕、美丽秀雅”新区建设快速推进,走出了一条“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曼哈社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不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还把扶贫车间设在了家门口,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为群众务工、创业保驾护航。同时,依托网格,充分发挥好党组织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做到攻坚有人领、发展有人带、办事有人管,不断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扶持工作。
(b.拍摄于2021年9月3日,线下实践队员与曼哈社区负责人合影。)
随后我们跟随曼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曼哈社区建立历史的简介长廊和文化长廊。通过该长廊的参观,我们得知曼哈社区是由周边的平田、东瓜林、耀南、发启四个村寨从2016年10月到2019年9月间分批次搬入曼哈社区。据工作人员介绍,2019年4月12日,为进一步做好关圣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管理工作,促进搬迁群众能够依托集镇经济发展,在乡村特色旅游发展中受益,尽快融入集镇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真正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能发展”的最终目标。经报请新平县人民政府皮尊,在关圣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正式成立“曼哈社区”,“曼哈”有民族团结融合的寓意,预示着社区内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2019年9月10日,经报请党委批准,曼哈社区正式成立党总支,并通过程序选举产生了第一节曼哈社区党总支部委员会,从此,曼哈社区将在党总支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起实现共同富裕。
在曼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的另一侧还设有曼哈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据曼哈社区的负责人介绍,他们经常会开展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公益活动,比如“幸福新曼哈农民运动会”、“唱响新生活乡村音乐会”等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拉近社区居民间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推动社区全面发展、全面进步。在曼哈社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旁边是曼哈货栈工作区,是该社区的电子商务平台,“电子商务进农村,服务群众生活好”的标语深入人心、感人至深。在一楼还设有“云岭先锋”党建书架,该处有诸多书籍提供给社区居民进行阅读学习。
(c.拍摄于2021年9月3日,拍摄内容为“云岭先锋”党建书架。)
曼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二楼有三个功能室,分别为:党性体验室、儿童活动室、党政活动室。
党性体验室门口有两句标语令人印象深刻。“量压把脉”守初心,“会诊开方”担使命。据工作人员介绍,曼哈社区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勇当职责使命,激发党员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的积极性,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曼哈社区会定期组织党支部全体党员走进曼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性体检室,开展党性体检活动,锤炼党性守初心。
在党政活动室,该社区的党员们需在开展党建活动时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诵读《党章》,观看红色教育片《巍巍哀牢》,通过这些党性教育内容引导党员学党史,知党情,听党话,自问入党动机,唤醒入党初心。全体党员对照37条党员负面言行、党员10条管理红线,通过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支部会诊四个步骤填写了自检表、互评互测表,让党员“四问”自检初心,查检“六种意识”,明白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接下来,社区将为每一名党员出具一份《党员党性体检报告》。80分以上是“健康”,60分到79分为“亚健康”,60分以下为“不健康”。对“不健康”“亚健康”两种情况的党员由镇组织委员一对一开出“药方”加以整改。
(d.拍摄于2021年9月3日,拍摄内容为曼哈社区党政活动室。)
而儿童活动室更多地是为社区儿童提供游乐休闲地场所,一进门就可以看到摆在门口的电子琴,再往里走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地玩具,如积木、摇摇马、拼图、卡车等。在活动室周围的书架上有各种各样的绘本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可以为儿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激发其想象力与创造力,更好地实现个人梦想、社区梦想、家国梦想。但是据工作人员反映,由于疫情原因,儿童活动室目前仍为恢复开放,让我们期待下一个春天,孩子们可以如约而至,到活动室里开心地玩耍活动,探索丰富自己的小世界。
(e.拍摄于2021年9月3日,拍摄内容为曼哈社区儿童活动室。)
民族团结促和谐。同时,曼哈社区还立足多民族杂居融合的村情实际,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加强社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族进步和文化惠民作为社区建设的工作重点,筑牢民族团结和文化建设基础;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营造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民族团结文化氛围。
绿色生态保发展。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元素”植入扶贫产业和新区建设之中,坚持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立足生态资源条件和民族文化实际,大力发展手工艺品等绿色产业;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垃圾分类等活动,使搬迁群众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也听得见鸟叫、闻得见花香,社区建设与生态保护同“脉动”。依托旅游资源优势谋发展。始终高位谋划、统筹推动,把搬迁群众的发展和旅游优势相衔接,引导鼓励群众开办民宿、对外出租住房参与旅游产业。社区内别致的水景观、火红的凤凰花也必将形成一个新的旅游新去处。
曼哈社区还精心设计了文旅结合的特色发展路线,依托哀牢山区国家级自然风景区以及戛洒特色美食(牛肉汤锅、傣味)等设计符合现代大众需求的旅游项目,增加居民收入。曼哈社区还为居民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投放至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并设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对接管理,开创了一条“美丽乡村”发展新道路。
2021年9月3日下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戛洒镇平寨社区。平寨社区现有农户365户,共1520人,是以傣族为主,其中:傣族1494人,彝族4人,其他民族22人。农业人口总数为1485人,劳动力843人。一进村口,“民族团结示范村”的石碑便伫立在村口,“村庄有规划、环境美如画、产业特色化、生活传佳话”的标语鼓舞人心,仿佛平寨居民近几十年的努力拼搏的画卷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在平寨社区的广场上见证了十多位傣族妇女一同纺织的场景,与妇女们身后的壁画相映成趣,体验先前从未体验的纺织文化,感受到民族团结发展的磅礴力量。
(f.拍摄于2021年9月3日,平寨社区妇女们正在广场上协作纺织。)
“男人看田边,女人看花边”,花腰傣女孩六、七岁就能舞针弄线,她们把生活里的四叶菜、八角花、凤凰花、槟榔叶等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图案绣制到衣服上,融入无尽的遐思,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开发协会会长刀向梅介绍,随着花腰傣、哀牢山、红河谷旅游的不断升温,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花腰傣刺绣产品受到了各方游客的青睐,协会会员也从成立时的200多人发展到了300多人。花腰傣绣品范围也从单一的传统服饰扩展到满足市场需求的各式手提包,绣花鞋、围巾、床上用品等。
同时,平寨社区平寨村还成立了一支80多人的村民业余文艺演艺队,每逢春节黄金周、五一节时花腰傣风情沐浴节、十一时的汤锅节,每次演出平寨村的文艺演出,队伍都要为游客表演多个节目。
平寨社区除了发扬自身独特文化之外,还有充分利用民族文化打造特色文旅项目“花腰田间”。围绕打造“中国花腰傣文化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新平县进一步加大花腰傣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力度,在戛洒镇最大的花腰傣聚居村寨平寨社区平寨小组建设集居住、生产、传承、文化旅游、体验为一体的花腰傣传统民居民俗传承项目“花腰田间”,以项目带动平寨村和南恩河沿河旅游。
走进戛洒“花腰田间”,一幢幢土掌房错落有致,它们以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还原了花腰傣传统土掌房的建筑特色。房前屋后,一棵棵古老的芒果树和各色花草点缀其间。稻田里,蜿蜒的田埂环绕穿行,宛如走进了一个自然古朴的花腰傣村寨。
(g.拍摄与2021年9月3日,团队成员正在参观戛洒“花腰田间”。)
据悉,花腰田间不仅植入了丰富的花腰傣文化体验项目,除了土掌房、梯田等景观外,景区还将花腰傣传统民俗中照电筒、赶花街、恋爱、农耕等文化进行真实的场景呈现,通过篝火晚会、民族广场舞等活动,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文化体验度,展现花腰傣文化的本真和魅力,使传承园真正成为花腰傣历史和民俗文化活的博物馆,实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有效融合。
此外,园区除了用作民宿酒店外,还引进一批传统花腰傣民俗传承人和民间手工技艺能人整户进驻,集中展示花腰傣刺绣、纺线、织布、竹编、土陶、古法红糖等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加工过程。
可以说,如今的“花腰田间”已经成为了花腰傣文化技艺传承交流的平台,花腰傣文化的一个集中展示地标。
(h.拍摄于2021年9月3日,拍摄地点为平寨社区手工艺品开发协会工作室。)
平寨社区除了民族文化建设,同时也注重党政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戛洒镇平寨村以党建引领为出发点,强化“领头雁”和“火车头”的作用,做细做实“党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打牢实现乡村振兴的根基。
平寨是花腰傣村寨,全村138户626人,共有中国共产党员33名。多年来,通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强堡垒、抓产业、活治理、兴文化”举措,平寨村闯出了一条民族乡村振兴示范路。平寨村先后荣获了云南省民族文化特色村寨、云南省惠民示范村、云南省民族文化传承示范村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