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教育部公示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遴选结果。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3〕16号)安排和遴选工作方案,经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推荐、资格审查、专家评审、集中审议,遴选产生了100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100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其中,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社会学党支部凭借先进的思想觉悟和师生的共同努力榜上有名,是此次评选中云南大学唯一入选的支部,也是校(院)历史上首个入选全国研究生“双百”的支部。
研究生社会学党支部事迹简介
一、基本情况
研究生社会学党支部共有党员48名(含预备党员8名),支部委员5名,支部获评省高校“一流党建”示范党支部。
支部以“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为载体,强化思想引领,注重实践提升,突出价值塑造,彰显使命担当,以突出的育人成效凸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效。
二、先进事迹
(一)凝心铸魂,融合育人
支部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争做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典范。以开展“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为载体,开展“党建+社会调研”活动,牵头建立云南高校首个乡村振兴讲习所,将社会调查与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相融合,让学生党员既当老师也做学生,在调查、宣讲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在基层党建创新中得到提升。
支部将参与大调查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抓手,实现育人过程中价值、能力和知识的有机融合。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把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课堂嵌入田间地头,以乡村社会为课堂,构建了“课堂+田野+技术+语言+艺术”五维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全方位贯通,培育具有家国情怀、了解中国实际、专业基础扎实的创新人才和复合人才。育人工作13次被新华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二)注重实践,赋能成长
支部坚持“三个结合”(即学生调查与助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宣传推介美丽乡村,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争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范。支部党员作为骨干力量深入42个县,完成348份村居问卷和9048份个人问卷,积极开展边疆地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和模式研究,发表论文20余篇,为推动云南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云大方案,用实际行动践行“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支部书记周文同志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调查报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新冠肺炎防控现状及问题调查研究报告》及时准确呈现出当时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受到国家主要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并体现于之后抗击疫情的政策措施之中。
(三)担当使命,示范带动
支部党员主持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获部级研究成果一等奖2项,校级表彰3项。3名党员获“挑战杯”国赛、省赛特等奖,9名党员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省“三好学生”,获表彰党员占支部党员总数的四分之一,在学生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突出。如党员姬珺琦及其团队对云大留学生、来华医学生等的科研成果荣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特等奖。新华社客户端、澎湃新闻英文新媒体栏目“第六声(SixthTone)”报道了姬珺琦团队在调研过程中的真实经历《TA们越山跨水赴滇留学开启圆梦之旅》,团队成员参与撰写的英文评论文章《How Yunnan is Helping Tra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ndian Doctors(云南如何为印度培养下一代医生)》,并得到印度“中国研究中心”的积极回应,充分展示了党员风范。此外,支部作为研究生党支部代表在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暨示范党支部创建推进大会上作工作交流发言,在全校辐射效应明显。
未来,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研究生社会学党支部将继续立足支部特色,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指导下保持高度觉悟,在实践中为人民服务,彰显专业本色,继续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圆满完成验收工作。
供稿/研究生社会学党支部
编审/马凡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