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求知 实践育人——云南大学民社院MSW学生在会泽县专业实习中取得佳绩
2024年8月19日,
社会工作专业4名MSW学生结束了在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的阶段性专业实习。在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系吕付华老师推荐和督导下,借助会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服务平台,4位同学以社工和志愿者的双重身份进入社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传承和实践费孝通先生在“云南三村”开展田野调查时的理论和方法,感受时代脉搏,积极服务地方社会,在实践中淬炼青春。通过持续地实地学习与服务,不断地反思、批判与创新,确保社会工作实务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最终达到专业成长和服务质量提升的目的。在实习期间,他们结合搬迁安置社区实际需求,以纪念日、重大节日和每周五的常态化活动为依托,围绕移风易俗、命案防控、诚信建设、生态文明、孝老爱亲、普法宣传等开展政策宣讲志愿服务,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推进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精神文明建设。期间,特别牵头组织实施了“悦读会•书香润心”志愿服务项目,参与了“爱心妈妈伴成长——关爱失母留守女童”“小燕子宣讲团”志愿服务项目,充分展示了云大青年志愿形象、弘扬了志愿精神。
(云南大学的同学组织留守儿童到会泽古城开展主题研学活动)
社会工作专业2022级MSW同学毛洋琳在2023年就来到会泽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开展实习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实习的5个月期间,她除了主持日常的宣讲服务外,还全程组织实施了“悦读会•书香润心——安置区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项目。基于前期的观察、走访和对工作台账等资料的分析,她在实习日志中写到:“易地扶贫搬迁后续需要回答的问题不再是融入和适应的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家庭劳动力为谋求生计或职业发展,离开家乡外出务工或创业,但受工作、居住、教育、照料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有的家长选择将其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安置区至少存有留守儿童1012名。经过广泛的实地走访、集中座谈等调研发现,相比于其他儿童,搬迁安置区的留守儿童大多由隔代长辈监护,由于缺乏父母关爱和有效阅读指导,加上留守儿童的阅读环境恶劣、家庭教育功能缺失、手机网络导致浅阅读盛行等,致使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满足。因此,针对安置区的这些留守儿童,以专业实习和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契机策划‘悦读会•书香润心——安置区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项目,提供阅读指导、精神陪伴、安全教育、心理疏导、主题研学等关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具备相应技能和能力。因此,基于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对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志愿者合理设置服务岗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以满足留守儿童需求为前提策划了丰富的活动,以期提升志愿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同时根据制定的行动计划,在实践中不断地对服务的效果进行复盘与反思,继而或者改进措施或者调整计划,以期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提升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更好满足搬迁安置区留守儿童需求”。
(毛洋琳同学为社区群众宣讲诚信文化建设)
社会工作专业23级MSW刘丹同学说:“作为实习队伍的一员,初到会泽时,我惊叹于其‘历史文化名城’‘钱王之乡’的美誉。随着实习的深入,我了解到这座位于滇东北群山之中,曾经因矿冶业而兴盛一时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还有另一个标签: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会泽县曾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3万人,12.25万名贫困群众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冷凉地区、泥石流滑坡地带。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成功实施,为会泽带来前所未有历史机遇。甩开“村头搬村尾、山头搬山腰”的传统扶贫,把易地搬迁和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县委县政府作出“搬迁十万人,再造一座城”的决策,会泽县成为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县城集中安置区之一。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易地搬迁,也使得安置人口存在社会融入慢、就业难、心理精神需求被忽视等问题。为破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所面临的各类生产、生活困境,会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会聚文明,泽润乌蒙’为理念,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以及移风易俗宣讲。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我参与实施了‘悦读会·书香润心’志愿服务项目,旨在寒暑假期间对安置区留守儿童实施志愿服务,填补父母在假期对儿童学业和生活监护的空白,同时缓解隔辈照顾压力,让儿童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激发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培养阅读习惯。此外,该项目还开展假期作业辅导、爱心伴读、安全小课堂、儿童心理团辅等活动,引导安置区留守儿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项目过程中,我能感受到这些留守儿童从第一天的紧张拘谨、不知所措,到结营时的活泼开朗、自信大方,从漠视纪律到遵守规则,从阅读时的走马观花到认真仔细,身临其境般地感受书中的浩瀚世界。孩子们的变化,少不了社工与志愿者们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但看着他们的变化,又觉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刘丹同学带领悦读会•书香润心的孩子们进行晨读朗诵)
社会工作专业23级MSW常译心同学说:“会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群众需求,强化重点人群关爱服务,通过‘总队+支队+大队+特色小分队’的组织模式,形成了覆盖全面、供需对接的志愿服务网络。志愿服务队伍由党政机关干部、大学生志愿者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成,具体服务涉及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多个领域。我们通过实习发现,会泽县的志愿服务体系完善、内容丰富多样、志愿者队伍庞大且活跃,这些特点都推动了会泽县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在实习期间,我们开展集中服务,抓住重要节庆节日等契机,组织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惠志愿服务。深化日常服务,依托群众身边站点,发挥会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服务阵地作用,开展长流水、不断线的志愿服务”。
(常译心同学带着小志愿者到社区开展暑期安全教育的宣传活动)
社会工作专业23级MSW刘颖同学说:“抱着深入了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群众特别是留守儿童状况,以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解决其迫切需求的期待,我开启了此次实习之旅。实习期间,我全程参与了“悦读会·书香润心”志愿服务活动,与安置区留守儿童有了真切接触,从每日的晨读、作业辅导、安全课堂、互动游戏,到古城研学、观影、博物馆和规划馆参观学习,丰富多样的活动和长期密切的接触,让我们所有志愿者与悦读会暑期班的学生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从阅读习惯和卫生习惯养成、文明用语、正确处理矛盾、知识科普、心理辅导等方面,我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安置区留守儿童进行了耐心的培养和服务。同时每周的例行宣讲活动,也让我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中老年人有了相互接触了解的机会。在本阶段服务的一次宣讲活动中,社区的老年人跟我说‘你们这些志愿者好,你们对我们很好’,当多次与社区的中老年人接触后,他们在我们宣讲时的每一次微笑和点头,以及毫不吝啬的夸奖,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莫大肯定与认可。这也激励着我不断提升和进步,为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做好必要准备”。
(刘颖同学与其他志愿者和安置区留守儿童一起进行互动游戏)
2024年8月16日,在会泽县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由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牵头组织实施的“悦读会·书香润心”安置区留守儿童关爱志愿服务项目,因其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类帮扶活动,包括开展心理辅导、开设兴趣班等,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全方位的关爱和支持,并借着其专业的志愿服务内容、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大赛中荣获金奖。
(毛洋琳同学在会泽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路演)
(吕付华老师为毛洋琳同学颁发会泽县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证书)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专业MSW学生的专业实习和创新实践,不仅充分展示了云南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师生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而且为会泽县地方经济社会尤其是志愿服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
社会工作专业师生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积极秉承与践行“会泽百家、至公天下”的校训,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交流,支持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积极发挥专业能力服务地方社会,以培养更多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优秀社会工作人才。
(吕付华老师为同学们颁发优秀志愿者表彰证书并合影)
撰稿/吕付华、毛洋琳、刘丹、常译心、刘颖
编审/马凡松